【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陵园简介 陵园新闻 陵园公告 墓型展示 风景展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 Announcement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重庆关长山公墓

园区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庙桠村

园区电话:023-61034931

传       真:023-61034931

 

陵园公告 / Announcement  

温馨提示

请选墓的市民提前预约登记车牌号,入园时请佩戴口罩,出示渝康码,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和消毒。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敬请理解、支持、遵照执行为谢。

1.随时免费专车上门接送参观考察。
2.由于森林防火,为保障客户利益,凡自驾车客户前往我园选墓参观,必须提前电话预约园区办公室.仅限预约客户购墓可以享受优惠。
3.为了避免“丧事一条龙”和“风水先生”等的误导,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请直接与公墓办公室预约选墓。
4.我园配有专业的风水师,方便客户选择墓位,择安葬日期,办理迁坟相关事项,主持下葬仪式等。
5.客户购买我公墓后,下葬当日我公墓将派车迎灵入葬 。

   关长山公墓电话:023-61034931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关注殡葬职工的“心理亚健康
发表人:admin 发布时间2012-05-30 22:09:36
殡葬管理工作是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千家万户。从事殡葬服务礼仪质量的高低,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文明程度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殡葬行业作为社会工作中特殊的行业,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殡葬事业的发展,关注殡葬职工的从业积极性、从业的心理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一、殡葬职工“心理亚健康”实录
     殡葬工作是与逝者及其家属打交道的特殊行业,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境况如何?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盛夏时节,我们走进北方某市的一些殡仪馆、公墓等殡葬场所,走进殡葬职工的心理世界。
     实录一:商场购物自己写户头
     在某公墓计算机管理中心工作的小任告诉笔者,几年前,他去市里的一家商厦购买计算机配件,开发票写户头时,当营业员听说是某某公墓后,突然将手中的笔扔到柜台上,并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他,同时远远地避开,让小任自己写上单位。柜台里其他营业员也投来异样的目光,使小任背如芒刺。最后,他只得自己尴尬地在户头一栏写上单位,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商场。打那以后,小任外出办事从不提自己的工作单位,偶尔购买单位急需物品开发票时,单位一栏也是自己主动填写,然后头也不回地匆匆离开柜台。
     实录二:参加婚礼不能自报“家门”
     从部队转业的军官小聂被分配到某殡仪馆工作。起初小聂冲破世俗的观念,选择了这个行当,尽量不去理会周围的流言。然而上班不久,小聂应邀参加原部队战友的一次婚礼,当席间相互敬酒一位来宾问小聂所在工作单位时,他一时面红耳赤,不知如何作答。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在殡仪馆工作,怕给喜庆的婚礼打上不吉利的烙印;如果说在其他地方工作,又不符合事实。最后,小聂只好含糊地说自己在市民政局下属单位工作,敷衍搪塞过去。打那以后,每次面对亲朋好友发出的请柬,小聂只好尽量让妻子“代劳”。
     实录三:对象探亲难踏公墓门槛
     在某公墓负责骨灰安葬工作的小李一直有一个心病。5年前,小李托亲戚在山东农村老家介绍了一个对象,刚认识时,小李只说是在某单位担负礼仪工作,对具体安葬的事只字未提。随着交往的进一步深入,在一次春节回家探亲时,小李终于将对象接来。然而当对象面对公墓的大门时,说什么也不肯进门,原因是她打小就害怕死人,更别说进入墓碑林立的公墓。最后,小李只得在市区租了一间房子将对象安顿下来。虽说对象对小李工作的环境有一百个不满意,但凭着小李的真心实意,对象最终还是嫁给了他。如今,小李的女儿已3岁多,爱人每次来探亲也都是住在出租房内,从没踏过公墓的门槛。每当谈起此事,小李总是满脸的尴尬和无奈。
     二、追根溯源,为“心理亚健康”问诊把脉
     据了解,某市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殡葬职工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难以启齿的故事,有的甚至影响到他们后代的心理健康。分析造成殡葬职工“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总认为殡葬工作多与尸体打交道,有脏、累、臭的特点。在旧社会,习惯上把背尸体的人称为“仵工”,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受到歧视,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行当。尽管在新时期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但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对殡葬工作存在偏见。加之殡葬职工整天处于殡仪馆、公墓等逝者火化安葬的场所,逝者的恐惧与丧家的“悲痛”环境,都给殡葬职工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抑。另外,殡葬场所特殊的环境要求庄严肃静,即使是逢年过节,也不能营造张灯结彩、彩旗飘舞的氛围;同时对殡葬职工的衣着、语言、行为也要求符合寂静、简朴、沉稳的状态,使殡葬职工的心理常年处于一定的模式之中,难以有喜悦的心境和个性的释放。
     内因——社会对殡葬行业的偏见,造成殡葬职工心理上的自我封闭,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渴望交流又害怕交流的矛盾心理。20多年前便进入殡葬系统工作的某公墓职工老陈坦率地告诉笔者,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心胸开阔、爱交朋友的人,可自从进入殡葬行业后,自己的交际圈变得越来越窄,公墓与家两点一线成为其最简洁的生活方式。老陈平时很少与外界主动联系,一方面是当一些人听说自己从事殡葬工作,便在有意无意间回避自己;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许多尴尬,只好尽量缩小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平时打交道的也只是殡葬行业的“门里人”。逢年过节,找几个同事“知己”聊聊天、喝喝酒、叙叙旧,久而久之,自己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孤独的行列。
     “心理亚健康”改变了殡葬职工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诸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自我压抑感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需求与自卑心理的矛盾,给殡葬职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抑,在殡葬系统内部很难看到哪位职工有自己的名片,即使单位领导也很少印制名片。许多职工总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与别人打交道时底气不足。另外,诸如“欢迎”、“再见”以及主动握手等等,这些正常的交往礼仪,却是殡葬行业所忌讳的行为和语言。时间长了,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与人交流的习惯性障碍。二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殡葬职工每天接触的都是死亡事例,耳闻目睹了一个个逝者的经历,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不管是杰出的英雄人物,还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到头来都是一股青烟一把灰。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养家糊口保平安的思想,对待工作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一位殡葬职工向笔者道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因为时常看到因交通事故、自然疾病等而英年早逝逝者,时间长了,便在他的心中产生恐有不测的危机感,每次出差前,他都瞒着家人悄悄地写一份遗书放在抽屉里,等安全回家后再撕毁。三是养成不良习惯。由于工作环境影响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无法排解,许多职工养成酗酒抽烟的不良习惯。一位殡仪馆的老火化工告诉我们,进入殡仪馆之前他并不会喝酒抽烟,后来,由于工作时每天面对一具具尸体心里总觉得堵得慌,抽烟便成了他排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每天回家只有喝上几两才觉得舒坦。时间长了,他对烟酒有一种无法抗拒的依赖感,身体健康也因此每况愈下。
     三、减轻殡葬职工“心理亚健康”的对策
     殡葬职工的心理“亚健康”,无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殡葬行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脚步。如何减轻和消除殡葬职工的心理“亚健康”,是殡葬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实际工作中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殡葬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殡葬服务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在殡葬工作岗位上,强调热爱本职、热爱生活,更有其特殊意义。要教育广大殡葬职工,特别是党员职工牢固树立自身模范形象,带头克服自卑情绪,筑牢自尊、自强、自重的思想。充分认识殡葬工作是关系到人民大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使他们热爱本职,安心岗位。要在殡葬系统广泛开展殡仪服务“六要六不”和“八公开”活动,努力开创殡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关注心理健康,开设“心理诊所”
     殡葬系统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政干部要积极研究和关注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状态,努力探索减轻殡葬职工心理亚健康的有效途径。一是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关注每一个殡葬职工的工作生活,在职工中开展谈心、交心、互助活动,营造集体大家庭的环境。另外,加大对新调入职工的关心力度,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适应期。二是开设电话心理咨询热线。以地区殡葬处为单位开设“殡葬职工之家”心理热线,让“老殡葬”担任热线的“心理医生”,座谈“过来人”经历,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客座热线,解难释疑。三是开设心理咨询网站。为避开个人隐私,可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拓宽心理服务手段,开设心理咨询网站,以不见面的方式对殡葬职工进行心理按摩,避免不愿说和不想说的问题。
     第三,表彰先进典型,积极增强殡葬职工的社会认同感
     先进典型往往是人们行动的标杆,要利用“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以演讲会、表彰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扬和表彰殡葬行业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使殡葬职工从身边典型,找寻到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和努力工作的方向,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另外,要将先进典型推向社会,不仅让殡葬职工学有榜样,更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和尊重殡葬行业。
     第四,进行就业形势教育,提高殡葬职工的尽职意识
     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有资料表明,2007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矛盾非常尖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教育广大殡葬职工把握机遇,珍惜眼前的工作,使他们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要通过形势报告会,向全体职工定期报告社会就业形势,努力增强殡葬职工就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打牢扎实工作的思想根基,努力增强积极进取的创新观念。
     第五,加强内部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从心理学上讲,环境是决定人心理变化的重要外因,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往往能调动人内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热情。殡葬馆是逝者火化安息的场所,容易给殡葬职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因此,我们应从美化园区入手,加强绿化美化工作,确保殡仪馆、公墓等场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另外,从改善生活条件、住房条件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殡葬职工的生活待遇,尽可能地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第六,丰富殡葬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殡葬职工的生活质量
     文化工作是活跃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效载体,作为特殊行业的殡葬业,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对于丰富殡葬职工的业余生活、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显得尤为重要。而以文化活动作为有效载体,服务于殡葬职工,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目的,是殡葬系统党政干部及工会的首要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工会要通过开展琴棋书画等文体活动,培养殡葬职工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岗位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爬山、郊游等活动,为职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第七,面向社会开放式宣传,提高殡葬职工的社会地位
     当今社会之所以对殡葬行业产生偏见,主要是人们对殡葬行业不了解、不认识。纵观西方国家殡葬行业,许多殡仪馆、公墓面对社会全面开放,让人们走近死亡、认识死亡、感知死亡,从而尊重死亡的规律,尊重殡葬工作者的劳动成果。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我国殡葬服务的科技含量也在提高,不少地方,特别是大城市的殡仪馆、公墓等场所服务手段已经逐步实现火化机械化、自动化,管理微机化、网络化。服务功能配套齐全,现代化的火化间、新型的火化机、电子显示器、对讲机、传呼机、摄影机和录像机等现代化设备在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害化设备、先进的运贮设备、消毒装置应有尽有,大大改善了殡葬服务条件。另外,陵园、公墓的建设也得到加强,从墓碑的造型到墓区的绿化美化,正逐步向园林化、园艺化方向发展。陵园、公墓、殡仪馆等场所,可定期与学校、工厂、企业、社区等集体联系,组织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使青年一代从小便理解和尊重殡葬行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要广泛利用广播、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工具,积极宣扬殡葬行业中的新人新事,使社会产生认同感。
     第八,引进人才,开创殡葬行业的新局面
     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1991年某市殡葬管理处招聘第一批北大等重点院校的学生以来,已有数十名大学生走进殡葬业,这些大学生充实到陵园、公墓、殡仪馆等殡葬行业的各个领域。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推进殡葬改革步伐,提高服务手段,发掘深厚文化,使殡葬行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一大批大学生和转业军人的加入,在逐步提高殡葬职工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殡葬行业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为促进殡葬工作更好地发展,今后,在人员引进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高学历人才的比例,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开创殡葬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链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的完美状态,而不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关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关注特殊行业殡葬职工的心理“亚健康”状况更显得尤为重要。
 
友情链接 / Link
九龙坡龙台山陵园 九龙坡龙居山陵园 九龙坡仙女山公公墓 九龙坡仙友山公墓 南岸南山灵安陵园 巴南宝山公墓 巴南艮灵山公墓 巴南龙凤山陵园 巴南龙望山陵园 巴南金山公墓 珞璜福山陵园 江北寺坪陵园 北碚龙车寺塔陵园 江津凤凰山陵园 江津千福山陵园 南川佛灵寺陵园 重庆公墓总网

园区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庙桠村  园区电话:023-61034931   传真:023-61034931   值班手机:1367763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