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诡异地预言到了自己的身后事。
墓园,人生终结的符号。在俄罗斯,这个符号被人为地加以艺术化处理,令墓碑巧妙地、恰到好处地映照出墓地主人的不死灵魂,成为了俄罗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位于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新圣女公墓,现今几乎成了各国游客赴俄旅游必去景点之一。它的外观并不起眼,马路一侧,一堵高高的红墙便分隔了阴阳两界。这里据说共安葬有2.6万多座墓主的骨灰,许多俄罗斯名人就长眠于此。起初,文化的隔阂特别是中国人对墓园的禁忌,让我们刚开始参观的时候对墓园敬而远之。但一路下来,慢慢回味导游提及的那位艺术家的心愿,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里,不仅是艺术家朝圣之地,也是人们重新审视和观照生命的极佳场所。
马修/文
斯大林夫人:无人问津的孤芳
赫鲁晓夫身后得遂所愿:不与斯大林同葬一处。但他却与斯大林夫人娜· 阿利卢耶娃比墓而眠。在赫鲁晓夫墓碑落成之前,娜·阿利卢耶娃墓在新圣女公墓里无疑是公众目光的焦点。她的死至今仍是个谜团,自杀、他杀、谋杀各种版本流传世上。前苏联政府曾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斯大林只是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没有亲自将遗体送往墓地,此后也再没有去拜祭或凭吊。墓碑上除了她的名字,还有“斯大林敬立”的字样。出自雕刻家沙德尔之手的娜·阿利卢耶娃头像也是一件力作。端庄、典雅并略带忧郁的头像立于雪白的大理石方柱之上,一只纤细的手置于下颌。这件雕塑作品深刻展示了娜· 阿利卢耶娃作为普通女性拥有的柔美外表,以及作为政治家夫人所具备的复杂内心。
赫鲁晓夫:
让死对头设计墓碑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早期是教会上层和贵族的安息之地。直至19世纪,新圣女公墓慢慢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到后来,连一些政治家也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生命的终点站。
中国古诗有云:相逢一笑泯恩仇。因名人们生前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政治信仰,有的彼此怀有敌意,甚或不共戴天。那么,在其身后,当他们以各种形式相逢于新圣女公墓时,在世时的恩怨情仇有可能被抹平吗?是雪泥鸿爪,还是飞鸟无痕?
循着历史的纹路,我们细细寻访,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墓碑及其创作者的故事便跃然眼前。
赫鲁晓夫的墓本不在这里。前苏联时期的国家公墓位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宫场内,按照惯例,赫鲁晓夫理应安葬在那儿。但赫鲁晓夫生前曾表达过一个意愿:身后不愿与斯大林同葬一处,故新圣女公墓便成首选。
赫鲁晓夫的墓碑也如同其生前,为万众所瞩目。之所以如此,不仅由于墓主生前的特殊身份,更源自墓碑高度的艺术性及其背后隐藏的一段难堪史实。
这块墓碑由俄罗斯著名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创作。在赫鲁晓夫生前,这两人结怨甚深。矛盾主要出自赫鲁晓夫,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甚至辱骂这位现代派雕塑家,指责其吃的是人民的血汗,拉的却是臭狗屎。“驴尾巴甩的玩意儿也比这些东西强!”涅伊兹维斯内也毫不示弱,公然顶撞赫鲁晓夫。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克格勃头子为此还曾恐吓涅伊兹维斯内,要让他尝尝下矿采铀的滋味。
赫鲁晓夫下台后,为缓和与文艺界的关系,曾三次邀请涅伊兹维斯内到家中作客,都被后者断然拒绝。而在他临终前,却出人意料地留下这样的遗嘱:请涅伊兹维斯内帮忙设计墓碑。涅伊兹维斯内一口允诺,但前提是任何人不得干涉他的创作。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以其超越个人恩怨的艺术手法呈现那段历史呢?
如今,到访的世人见到的赫鲁晓夫墓碑,是一个当年被逝者嗤之以鼻的现代派雕塑作品:由黑白两色花岗石做墓碑,以几何交叉造型组合在一起,逝者的头像被置放在黑白几何体的托座上。创作者以极其简约的艺术化语言,对逝者的复杂人生作出了自身的评价。
果戈理的头骨去了哪里?
每一个墓碑下,都埋葬着一部长篇小说。写下《死灵魂》、《钦差大臣》、《狂人日记》等传世名篇的果戈理的墓碑即是一例。
果戈理墓地,黑色花岗石圆柱墓碑上,端立着一尊果戈理的半身像,那颗充满哲思智慧的头颅,是雕刻家为世人留下的果戈理最后的珍贵形象。浅浅的微笑,深邃的目光,散发着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气息。他在自慰于自己的洞察力,还是在嘲笑后人的愚蠢多事?
果戈理生前曾再三叮嘱后人:千万不要为他竖立任何墓碑,好让他与大地共融一体。他甚至警告世人:“否则,你们也许会见到墓穴里的虫子在我脸上蠕动。”可是,俄罗斯人依然为他举行了风光厚葬,并替他修葺了一个墓碑。谁曾料想,上世纪30年代,莫斯科进行城市改造时,果戈理的墓葬自外面迁移至新圣女公墓,待人们小心翼翼揭开棺木后,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果戈理的预言得到了某种应验:开棺者见到的不是蠕动在脸上的虫子,而是一副没有了头骨的遗骸。
这个天大秘密让人们一阵慌乱。最后,大家将怀疑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名叫巴赫鲁申的著名戏剧家身上。有知情人道破:巴赫鲁申当年极其崇拜果戈理,说服了丹尼尔修道院看守墓地的修士,偷偷将果戈理的头骨挖出,并用银片桂叶将其装饰起来,盛在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里,藏于一个隐蔽之处。果戈理的后人获悉真相后,便逼迫巴赫鲁申交出了头骨,打算运往果戈理生前视为第二故乡的意大利,入土为安。但在辗转委托了他人后,最终果戈理的头骨却不知所终。
更富戏剧性的还在后头。一生视果戈理为师,自号“神秘主义作家”的米·布尔加科夫,生前得益于果戈理的作品及其思想的滋养,改编过果戈理的《死灵魂》、《钦差大臣》等作品。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曾提及恩师果戈理,一句“先生(果戈理),请用灰色外套把我保护起来吧!”意味深长。谁知竟然一语成谶。在其身后,原先竖立在果戈理墓地后又被弃置的一块墓石,被布尔加科夫的夫人无意之中发现,并用于后者的墓地中。这块墓石,当年是果戈理的好友自遥远的克里木黑海之滨挑选来的,并不辞劳苦运到了莫斯科,安放于果戈理的墓前。现在,它如同一件灰色的外套,默默守护着布尔加科夫的亡灵。
军人与艺术家,俄罗斯的“双头鹰”
新圣女公墓里有两类墓碑最能打动人心。一类是关乎艺术家的,一类是关乎军人或民族英雄的。这两类墓碑,就像俄罗斯国徽里的双头鹰,体现着支撑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两种高贵气质。
关乎艺术家的墓碑,许多都被雕刻得或优雅美丽,或寓意深刻。俄罗斯诞生过许许多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戏剧家、歌唱家以及舞蹈家。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尊洁白的大理石雕刻,凝固了乌兰诺娃曼妙舞姿最动人的一刻;俄罗斯家喻户晓的莫斯科大马戏始创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之墓,人与狗都是主角。尼库林坐在一片松林中吸烟沉思,爱犬则卧伏在他的面前。据说,尼库林与其爱犬同一日魂归天国,人与动物心性相通竟可以到此境界,让人惊叹!
俄罗斯军人或民族英雄的墓碑,则浸满了俄罗斯人的英雄情结,被塑造得大义凛然,或坚毅不屈。
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是女英雄卓娅和她的弟弟的墓碑。《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感动和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人。当年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了德军的魔爪中,遭受凌辱后又被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如今安放在墓园里的卓娅的雕塑,其表情和姿态,正源自她壮烈牺牲时的真实情形:仰着头,身体略略前倾,双膝微屈……卓娅被德军极其残忍地绞死了,但她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曾鼓舞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青年奋勇杀敌。卓娅墓的对面是他的弟弟舒拉的墓,墓碑里的椭圆镜框,嵌着这位身着戎装的英挺军人的照片。在离最后胜利还剩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追随姐姐的脚步,战死在沙场。如今,养育了他们的母亲在百年之后,也静静安葬在了舒拉的身旁。母亲与子女三人在天堂终于得以重逢。